腸病毒來了!家長別驚慌
近來門診常常看到被學校懷疑是腸病毒而要求看診的病例,多半是因為孩子有發燒或是喉嚨痛,被老師檢查到口腔有破皮或白點,懷疑是腸病毒,而要求醫師做進一步的確認。不論有沒有發燒,一旦發現到孩子口腔有潰瘍時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「腸病毒」。老師的仔細檢查使醫生也不敢大意,即使喉嚨尚未有潰瘍,也是請家長密切觀察和追蹤、小心防範,以防病情變化。在政府和醫護人員大力的宣導之下,口腔檢查篩檢腸病毒已成為慣例(尤其是在多個幼稚園和國小的班級被迫停課後)。
今年年初即使天氣變得很冷,還是陸續發現有腸病毒的病例,有關腸病毒的認識,報章雜誌報導甚多,在此,我想以問答的方式介紹給大家認識,進而知道如何預防感染。
什麼是腸病毒?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目前有60多種,並且仍在陸續發現中。腸病毒一直持續的存在人類之中,它們廣泛的分布在全世界,包括地下水道的汙水,並且只感染人類。
腸病毒如何分類?
以前將這些病毒分為四大類:小兒麻痺病毒、克沙奇病毒(有23種A型和6種A型)、伊科病毒和腸病毒(68型~)。近來用基因序列分析歸類後,重新分為人類腸病毒A、B、C、D四型,其中較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腸病毒71型,被歸類為人類腸病毒A型。
腸病毒通常何時流行,一年四季都有嗎?
臺灣全年都有感染的病例,尤其是從3月下旬開始,疫情慢慢上升,5月到6月中旬時達到高峰,放暑假時稍微減少,到9月開學後又有一波流行。
腸病毒會造成什麼樣的疾病及症狀?得過後還會再得嗎?
感染腸病毒後,約有50%~80%的人不會發病,或是只有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,尤其是大人,所以常不自覺的成為傳播媒介而傳染給小孩,引起嚴重的症狀。小孩感染後較特殊的臨床疾病有:手足口症、泡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。由於同一種病症可以由很多不同型別的病毒造成,感染到某型腸病毒後也只對所感染型別的腸病毒產生免疫力,因此,雖然感染一次後可以產生持續數十年的免疫力,但也只對曾感染的那一型腸病毒有免疫力,所以得過後是還有可能會再得到的。
這些疾病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嗎?要如何照顧?
泡疹性咽峽炎:除了突發性的發燒外,口腔深處的咽峽部位會先出現小水泡,然後水泡會破掉變成潰瘍,有時舌頭上顎部位也會有潰瘍,病程大約4~6天,因為吞口水很痛,所以有時會看到流口水的現象,甚至嘔吐。
手足口症:除了發燒以外,手腳、臀部和口腔都會出現水泡,水泡的範圍廣泛,包括:口腔、臉頰部黏膜、舌頭、上顎、牙齦甚至嘴唇,四肢則在手掌、腳掌、膝蓋、手腕、手指、腳趾間有皮很厚的水泡,水泡會破掉,有的人會覺得水泡很癢,有些感染得厲害的連身體和大腿上也有水泡,腳指甲也會有裂痕,病程約7~10天。
上述兩種疾病因為會引起喉嚨痛,所以在餵食時,盡量選用較涼又軟的食物,例如:果凍、布丁、冰淇淋、優酪乳、豆花、運動飲料、果汁等,注意不要有脫水的現象。另外,腸病毒造成的無菌性腦膜炎和腦炎,會讓病童發生頭痛、頸部僵硬、煩躁和睡眠不安等極度不適的症狀,嚴重的話會嗜睡、反應遲鈍,遇到這種情況,就需要儘快到醫院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腸病毒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嗎?如何提早發現?
大多數的人在感染腸病毒後約7到10天就能痊癒,但是極少數人感染後,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,尤其是感染到較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腸病毒71型時。所以,從發病後7天內要特別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的前兆病徵,包括:
﹙1﹚嗜睡、意識改變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等(一般是在發病3至4天後出現)。
﹙2﹚持續嘔吐。
﹙3﹚出現肌躍型抽蓄:即在睡覺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顫抖式的收縮,次數頻繁且在白天清醒時也會出現。
﹙4﹚呼吸急促,在沒發燒或哭鬧時,心跳加快,心跳每分鐘100到120次以上。
有上述症狀時要迅速就醫,尤其是3歲以下幼童感染時,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比例較高。
腸病毒的潛伏期和傳染期有多長?如何傳染?
潛伏期為2到10天,平均約3到5天。在發病的前幾天,從喉嚨和糞便就可發現到病毒,並且具有傳染力,其中在口鼻分泌物的病毒可持續存在1到2週;在腸道可持續存在8到12週;通常在發病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
腸病毒主要由腸胃道(病人的口水、糞便、汙染的食物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散播出去,也可經由接觸水泡而傳染。即使是沒有症狀的帶原者,其口鼻分泌物也可能傳播病毒,所以不易防治。
腸病毒是否大多感染小孩,大人會得腸病毒嗎?
大多數0~5歲孩子的免疫系統不如大人完備,尤其是年齡越小,接觸過的病毒越少,所以體內沒有抗體,感染到的危險程度相對較高。6歲的孩子二分之一有抗體;7~12歲的學童三分之二有抗體。成人則因大多數都有接觸過腸病毒,所以體內有抗體,除非因為熬夜壓力大,或飲食造成免疫力下降才會感染到。臨床上還是有看到30多歲的父母感染到腸病毒。
腸病毒有何特性,可以據此消毒和處理被汙染的衣物嗎?
煮沸法:腸病毒在室溫可以存活數天;4℃可以存活數週;冷凍下可以存活數月以上,但在50℃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。所以,可將食物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以減少腸病毒的散播。
日曬法:紫外線可以降低病毒的活性。
漂白法:腸病毒對酸和許多化學藥物具有抵抗性,包括:抗微生物製劑之酒精和清潔劑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鹵素類含氯的消毒劑如漂白水,可以使腸病毒失去活性,水中0.3~0.5PPM的餘氯就可以使其不活化。
要如何預防腸病毒?
﹙1﹚養成勤洗手的個人衛生習慣,包括進食前、抱小孩前、如廁後。尤其是幼童的照顧者或接觸者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
﹙2﹚玩具常清洗消毒,不讓小孩把玩具放在嘴裡咬。
﹙3﹚注意家裡的清潔和通風。
﹙4﹚盡量不要和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免疫力較弱的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﹙5﹚新生兒可多餵母乳,以提高免疫力。
﹙6﹚於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,有疑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,以減少感染機會。
腸病毒患者如何治療?
﹙1﹚無特殊治療方法,醫師大多給予對抗症狀的支持性療法,疑似重症的患者會給予免疫球蛋白。
﹙2﹚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﹙口鼻分泌物、糞便﹚,處理完畢立即洗手。
﹙3﹚請病患多補充水分、多休息,學童盡量請假在家休息,以避免感染給同學。
﹙4﹚對家中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,因為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,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﹙5﹚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,如嗜睡、持續性嘔吐、肌躍型抽蓄等。